双相障碍,你还以为自己只是抑郁了吧!
双相障碍在医学上定义为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发作为表现特征的心境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时而抑郁,时而狂躁双重心境,且情感在这两方面摆动不定。很多患者处于抑郁状态的时候,大多怀疑自己有抑郁症,且在这种情况下会问询医生,若是处于躁狂状态,往往会觉得自己的精神状态良好。因此,往往导致误诊。因此,抑郁症是有单纯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抑郁之分。从抑郁症识别双相障碍的线索,主要表现为以下9个方面:
1、早年发病,通常指<25岁起病;
2、发作性心境不稳定:指心境波动很大,抑郁、焦虑、欣快、烦躁不安等情绪呈短暂发作;
3、抑郁发作伴不典型特征:如食欲亢进、体重增加、短暂欣快发作,灌铅样肢体麻痹等;
4、抑郁频繁发作:1年内>4次;
5、抗抑郁药治疗引起转躁;
6、病前情感气质:情感旺盛气质、心境恶劣气质、易激惹气质与环性情感气质与心境障碍关系为密切了;
7、双相障碍阳性家族史;
8、季节性情绪变化;
9、烦闷性躁狂:表现为烦躁、焦虑、沮丧、易于激惹、冲动等(易被误诊为激越性抑郁)。
其实双相障碍也有I型和II之分。I型双相障碍是有典型的躁狂和抑郁发作,可以达到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的。II双相障碍,通常抑郁发作的情况比较多,而且非常明显,可达到诊断标准,其躁狂标准是达不到的。因此,II双相障碍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一般情况下,II双相障碍更引起医生的关注,因为这类双相障碍容易被误诊为重症抑郁症。II双相障碍患者处于躁狂发作的时间比较短,患者认为自己的精神状态很好,也不认为这是病态。此时,必须借助专业精神科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物理检查方可准确判断。目前对于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倾向于其生物学因素,如基因遗传和大脑病变,另外有些研究者认为,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双相障碍的重要原因。目前发现的主要有以下5种原因:
1童年虐待儿童时期经历过严重的情感创伤的人,如性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创伤性事件、丧失至亲之人等,长大后更可能发展成双相障碍。
2压力性生活事件亲密关系破裂、金钱问题、创伤性丧失等急性应激事件可能是触发某些症状的导火索,而处于慢性压力之下,同样可能导致躁狂或抑郁发作。
3自尊问题当你情绪非常低落、自尊非常低或者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的时候,“躁狂”可能变成了一种应对方式/防御机制,帮助你重新获得自信。
4大脑化学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精神病性药物可以改善双相障碍的症状,这些药物通常作用于大脑的神经递质(化学信使)。
5基因遗传双相障碍的家族史对于双相障碍是强和一致的风险因素。有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个体的成年人亲属中,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倍。研究发现,躁郁症病人的直系亲属中有15%出现同样的病症。虽然家族的共患率中还包含了一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遗传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家族成员也是你成长环境中的一部分。
- 上一篇:重度抑郁症的症状有哪些?
- 下一篇:抑郁症的测试 如何测试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