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起效慢?
抑郁症治疗的两大局限怎么破
随着社会发展,抑郁症逐渐成为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躯体和精神功能的常见疾病,发病率达5%-1%,自杀率为15%。
对于伴有自杀风险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治疗通常是应用抗抑郁药物或电休克治疗。目前主流的抗抑郁药治疗有明显的起效延迟约2周的局限,这导致抑郁症自杀风险增加;电休克治疗有一定副作用,且一般多在专科医院开展,而精神疾患者多有耻感不愿前往专科医院,所以它的使用也受到一定局限。
希望在综合医院治疗的重症抑郁症患者,如何找到能起效避免自杀风险的方案呢?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郑州朝阳医院临床心理科胡永东主任医师作为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郑州安定医院王刚和澳门大学项玉涛副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Singlei.v.ketamineaugmentationofnewlyinitiatedescitalopramformajordepression:resultsfroma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4-weekstudy(中文题目:单次氯胺酮注射对启动艾司西酞普兰4周治疗抑郁障碍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于216年2月于PsychologicalMedicine杂志正式发表(216Feb;46(3):623-35.)。
该研究结果很好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即通过抗抑郁药联合氯胺酮注射更早地起到抗抑郁及抗自杀作用。
氯胺酮联合口服抗抑郁剂或许是办法
事实上,氯胺酮对抗抑郁的研究早在2年就已被报道,也一直是精神领域的关注热点。以往研究多是氯胺酮单次注射,也有研究设法通过反复注射氯胺酮延长1-2周的疗效时间,但都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是服药2周后,能否通过氯胺酮和它的联合,利用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将抗抑郁药无法起效的时间覆盖掉,使整个疗程连起来?”带着这种假设,胡永东开始了这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
结果发现,与联合安慰剂比较,联合单次氯胺酮注射对艾司西酞普兰的增效治疗方案达到标准和临床标准的平均时间分别缩短了2天和12天。尤其与艾司西酞普兰+安慰剂组相比,艾司西酞普兰+静点氯胺酮组的地抗抑郁作用(他评MADRS评分、自评QIDS-SR评分)在2小时时点就出现,并持续到2周;而且,艾司西酞普兰+静点氯胺酮组的地抗自杀作用(QIDS-SR自杀条目的评分)也是从2小时时点出现,维持到72小时。
“我们在评估及发现以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单次给药联合口服抗抑郁剂对启动抗抑郁疗效的作用,即氯胺酮单次给药后2小时即显示的地抗抑郁、抗自杀作用,这对加快口服抗抑郁剂更早地抗抑郁及抗自杀作用起效带来了前景。”
研究认为剂量不是问题
氯胺酮是麻醉用药,有研究者认为此药可引起神经精神科不良反应,很难给予过高剂量,即使使用低剂量也会出现躁狂和精神病性反应。关于这个疑问,胡永东主任不敢苟同。他说氯胺酮在亚麻醉剂量才有抗抑郁作用,氯胺酮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剂量是1~2mg/kg,而氯胺酮抗抑郁作用剂量为.2~.5mg/kg,远低于全麻诱导剂量。
同样有其他研究者也对氯胺酮不良反应过大抱有质疑,他们认为,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不良反应短暂,常见的精神不良反应包括思维、情绪障碍等一般性的精神症状、躁狂症状等,不过这些不良反应多在治疗期间出现,治疗后1h消失;一些少见的不良反应如醉酒状态、低抑制状态、混乱、知觉障碍等也会在治疗2h后消失。至于或反复使用氯胺酮的潜在依赖性问题,也有研究结果予以了否定。
可以尝试临床研究
由于氯胺酮在我国属于一类精神药品,要严格按照麻醉药品进行管理,所以目前只适合用它开展临床研究,不建议开展临床试验性治疗。需要提醒的是,临床研究时注意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和氯胺酮非适应证使用知情同意书,不可在院外使用,建议好住院使用并且准备好监护及抢救设备,在治疗时邀请麻醉专业医生参与。
- 上一篇:抑郁症多久能治好 消除疑问就在这里
- 下一篇:怎样抑郁症